各院(部):
2009年度我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喜获丰收,启动的校级项目已经立项资助,申报的省级和国家级项目也获得佳绩和好评。这既是对我们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目前及将来一段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项目的建设,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将开展2010年度校级特色专业、校级教学团队、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现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和要求
(一)建设目标
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有较高外语要求的,要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大力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4.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建立学生到现场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实践实习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要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5.通过改革和建设,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和要求
(一)建设目的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并通过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二)建设内容
根据我院学科专业特点,建设一批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成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支持其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力争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在省内乃至国内有影响的教学团队。
(三)基本要求
1.团队及组成。以课程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职务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人数原则上以5-7人为宜。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校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校级以上教改项目、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获得过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校以上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目标和要求
(一)建设目标及内容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鼓励和支持我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需要。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1.本项目重点支持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 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形成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2.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性配套改革,突破旧有模式,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3.培养目标明确,具备较为完整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突出,特色鲜明,对本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清晰的思路,同时,要有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2年以上的先期建设基础;
5.学校重视,拥有较为完善的实施保障体系;
6.人才培养预期效果好,在本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四、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目标和要求
(一)建设目标
通过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内容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同时,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共享相关教学资源,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三)具体要求
1.申报课程应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至少已面向两届学生开设,修习该课程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双语教学效果良好。
2.申报课程的负责人要有1年以上(含1年)海外留学、进修或工作的经历。应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结构合理、外语和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优良。
3.申报课程除按要求填报项目申报表外,还须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试卷及参考答案、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
三、申报办法
1.请有关院系严格按照申报条件要求,推荐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方面确有创新的项目,严格把关,并于4月27日前将项目申报书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教务处教务科。
2.我院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量化评审,并依据评审结果择优立项。
附件1:河南中医学院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表
附件2:河南中医学院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点申报表
附件3:河南中医学院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表
附件4:河南中医学院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申报表
教务处
2010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