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文 记者 杨东华/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医药成为不少人心目中能打跑瘟疫的一员“大将”。加之预防汤药、太极拳、八段锦操在方舱医院和医护人员中的大受好评,一时间,咱们这个老祖宗留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可谓是“圈粉”无数。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在“战疫”中圈粉的中医药,如何借此机会长久、健康发展下去呢?关于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医方证信号传导实验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司富春教授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呼吸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海峰教授都有话要讲。
【代表谈】
关键词:影响力
在此次抗疫中,中医药受到了广泛关注,也收到无数好评,可许多人并不知晓,在此次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治疗中,河南可是出了大力的。
据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医方证信号传导实验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司富春教授介绍,新冠肺炎疫情之初,中医药就已介入且全程参与。据不完全统计,在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中,有74817例运用了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率达91.5%,总体有效率超过90%,而河南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冠肺炎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则达到了99.1%,最重要的是,生于河南南阳的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在整个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新冠肺炎是疫病,许多中医专家到武汉后,认为新冠肺炎属于寒疫。”司富春称,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开辟了伤寒疫病治疗的先河,该著作中的113个经方至今仍在有效指导着临床实践和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司富春)
而此次疫情中,很多治疗新冠肺炎有效的经方也来自该著作。“比如防治方案里推荐使用的清肺排毒汤,在湖北乃至全国其他地方使用后,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在司富春看来,《伤寒杂病论》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显示了河南深厚的中医药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诊疗经验,当然,扎实的群众基础也让河南应对疫情更加“硬核”。
关键词:误解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中医药在缩短新冠肺炎患者平均住院日、减轻症状、加快退热时间等方面有明显疗效,不仅能有效治愈轻症患者,对防止轻、重症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可即便如此,质疑中医药的声音仍不绝于耳。
对于这一问题,司富春认为,中医药全程参与方舱医院3500多名病人的治疗,而方舱医院内轻症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症和危重症,能取得这样的疗效,主要得益于中医诊疗的特色和优势——辨证论治。
所谓辨证论治,就是在人们对某一疾病的病原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疾病做出诊断和治疗,采取一人一方进行个体化治疗,而推拿、针灸、八段锦操等丰富多彩的中医康复诊疗方法的运用,也对方舱医院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在司富春看来,社会上之所以会出现质疑中医药防治疫病疗效的声音,与一些人对中医药知识了解不够有关。“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只有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普及,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的认识,才能避免更多的误解出现。”他说。
关键词:改变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医馆跃然眼前,人们对中医的信任和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而谈到中医药的发展,司富春也感慨良多。
他告诉河南商报记者,2003年“非典”发生时,中医药部分参与抗击“非典”,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后遗症,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而在17年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中医药做到了早期介入,参与了抗疫的全过程、全战场,“在攻克医学难题的过程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必将镌刻在人类抗疫的历史上。”
司富春表示,纵观“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的表现,足见中医药17年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中医药在援助国际医疗救助,包括国际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的不断增加;中医药科研学术论文在国际核心期刊的发表以及参加国际活动的大幅增加等等,都反映出整个中医药在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
关键词:希望
抗“疫”中,中医药“圈粉”无数,那么当疫情防控呈现常态化时,中医药要想继续留住好感,接下来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司富春认为,中医药工作者首先要强化责任,加倍努力,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医学难题和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水平,同时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途径,加强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推广。
他提倡中医药进校园、进课堂,使学生从小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而各级政府在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医药从业人员和市场的监管,以维持中医药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中医药未来的发展,司富春信心满满。
在他看来,中医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也作为具有独特优势的医学理论和方法,未来应发挥其特色和优势,在各级医院诊疗中,要对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此外,要发挥中医药渐变演练的优势和中医药治未病、养生保健的优势,在社区、农村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及健康产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线说】
关键词:“红黑榜”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河南唯一一家省级定点救治中医医院,作为河南省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成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呼吸科主任医师王海峰教授,全程参与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全过程。
谈及此次疫情中河南中医药的表现,王海峰称,当疫情刚在河南出现时,一些医院中医药参与率存在不足,但相关主管部门非常重视中医药参与治疗情况,于是,在安排省级中医专家参与远程会诊之外,相关部门又向全省派出13个专家组,每个专家组必须有1名中医,指导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
此外,河南还建立了新冠肺炎中西医协同机制、印发河南省应对新冠肺炎中西医协同防控工作方案,制定了河南省新冠肺炎诊疗专家共识、新冠肺炎中医辨证治疗要点,并印发了《新冠肺炎主要病证辨治提纲》,这就对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产生很大意义。
“河南制订的方案比较早,也是比较系统的。”王海峰称,中医药全过程深度参与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其中参与重症患者会诊率达100%,中医药协同治疗率达99.1%,是全国做得最好的省份之一,这与相关部门的举措密切相关。
“每天都在统计全省各地的中医治疗率,谁最低,为什么,怎么解决......”如此一来,河南中医药治疗率很快就上来了。
关键词:文化与信任
面对依旧存在的质疑,王海峰认为,这是对中医的一种误解。“中医治病是治病求本,讲求扶正祛邪。”通俗来讲,西医是有啥病就用啥药治,而中医更像是拿着一个大扫帚,将所有病毒、细菌扫除。
王海峰认为,中医不只是治病救命,还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它的发展远没有达到中医药应该有的水平。
王海峰称,近两年中医药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比如去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这些是一个向好的信号,但中医药要想长久保持健康良好发展,未来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比如对人才的培养,专家团队的建设,高层次平台的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职称晋升、科研投入、平台支持等,都应该给予中医更大的帮助和支持,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发展成它应有的面貌。”王海峰认为,现在大家对中医的认可足够,社会氛围也够,而中医既往能在我国人民健康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现在和未来它一定也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相信中医、信任中医,我们中医药也一定能在为老百姓服务这方面做得更多和更好。”